Vin尋

书摘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作者:吴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导言:视觉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生成

新时代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世界变成了图像。世界在“人”面前成为了表征。在古典时代事情正好相反,“人”是被观看的对象。简单来说:诸神和上帝曾经在凝视着我们,而我们也感觉到他的凝视;现在,是我们在观看世界,我们将世界理解为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马丁·海德格尔,《作为图像的世界》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性最核心的文化机制在于视觉成为主导我们感知体系最重要的力量。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日益被图像所包围——所有讨论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理论话语都会提到这一点——更意味着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是主要以视觉,而不是其他什么感觉模式,为媒介和纽带的。于是,视觉文化就成为我们了解和进入现代文化与意识的必经之路。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觉文化”可以说是“现代文化”的同义词,也因此是塑造“现代主体”和“现代性感知结构”的重要媒介和平台……视觉是一种文化能力,是人类感知、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视觉符号的制造、传播和解读,是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与视觉体制规范下进行的。对视觉文化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机制和文化规则。“观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生理活动,它产生于特定的文化、制度与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地作用于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塑造。

……

在现代社会,基于各种复杂技术支持的“观看”与“监视”的活动遍布于科学研究、社会管理、政治动员、新闻报道、艺术创造、娱乐消费、广告营销等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可以把“理性”和“科学”等同于“观看欲望”、“观看秩序”与“观看手段”的最佳结合。要成为一个由理性武装起来的“现代主体”,就意味着拥有观看的诉求、合法性、权力和技术手段。然而,在这样一种统摄一切的视觉体系中,人的主体性反而变得越来越虚弱和可疑,在无所不在的目光的监视下,现代人日益成为被管理、被改造、被规训的客体。

……

从哈贝马斯到丹尼尔·贝尔,从居伊·德波到波德里亚,不论是现代性的拥护者还是批判者,都认为由技术进步、消费文化、景观社会所带来的影像爆炸和视觉泛滥使人们丧失了深入、持续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文字的退位意味着理性公共领域的衰落。异化的图像将“他者”以景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的眼前充斥了各种陈词滥调和刻板形象,无法进入到异文化的特殊情境中同情性地理解与自身相异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而反思性和同理心恰恰是民主和公正的社会原则所需要的文化素养。

评论
热度(45)
©Vin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