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尋

学渣的2020六月

【本月写过的文】


《默读》同人


大青年舟与小青年渡的恋爱故事

《少年的表白》:闹铃响叮咚,少年春心动。

《15分30秒》:栗香溢街头,人约黄昏后。

《半熟时》:半熟的吻,与想爱一生的人。

《甜樱桃》:初夏的雨,清新甜蜜。

偕老物语系列

《一起回家》:旧家新家,你就是家。

日常小糖果系列

《闻舟粽》:咸粽派,甜粽派,还是任你鱼肉派?


《吞海》同人


《理发》:领导领导,技术超好。

《乍到》:浮萍初来乍到,不曾想过扎根。


班门弄斧与胡说八道


《关于知识霸凌》
《关于原生家庭》
《关于为什么人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不总结都没发现我这个月写了这么多耶,噢我好棒棒~


【本月看完的书】


《论摄影》

作者:苏珊·桑塔格

译者:黄灿然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本深入剖析摄影是什么的书。当中没有多少关于摄影的专业术语,却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摄影以及摄影给我们造成的影响。

摄影是“一种社会仪式,一种防御焦虑的方法,一种权力工具”,人们因为摄影的盛行而患上“摄影强迫症”,把实际的经验等同于给这次经验拍摄一张照片,参与愈发等同于通过照片观看。摄影有时刻意捕捉奇观,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有时是一种监视及控制手段,消费影像的自由被等同于自由本身,影像的无限生产和消费形成庞大的麻醉剂;有时甚至喧宾夺主,让人误以为真,于是现实变成了照片的影子,人们通过照片认识现实,并对其真实性深信不疑。

摄影是碎片的拼凑,是把无关联的事物拼接在一起,把瞬间凝固。“生命不是关于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被一道闪光照亮,永远地凝固。照片却是。”生命是流动的、全方位的、全感官的,而摄影使生命变成了片面的观看。


《牛津通识读本:性存在》

作者:[英国]韦罗妮克·莫捷

译者:刘露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一本正经介绍“性”的书。在当前的环境,“性”很很多时候都是被避而不谈的存在,偶尔在主流话语出现的“性”,总是与健康和疾病相关,而会上社会新闻的“性”基本上都是危险的、对人造成伤害的“性”。正面的、欢愉的“性”,在主流话语里是缺席的。而有关“性”的文化背景、历史源流、分类流派等等,在网络上能找到的也是充满猎奇色彩的资讯。这本书,它从“性存在”的词源讲起,讲性的定义、性的分类 、性的科学、性的文化、性的政治等等,给了我们一个全景式的关于性存在的介绍。“性”不是洪水猛兽,但看完这本书的历史梳理,我发现它确实经常被政治化。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杨玲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旷世的爱情传奇,有诗人般痴狂的浪漫,也有无数具体的、令人厌烦的生活琐碎,以及让人无能为力的现实命运。这本书写了许许多多种爱情,传统的、浪漫的、幽默的、唏嘘的、异国情调的,但最后的落脚处,却又是最初的那一段爱情,仿佛在漫漫人生中搅合进来的那些情缘都不值一提,来来回回,其实都是为了这一生一世的唯一。


《肉桂色铺子及其他故事》

作者:[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陆源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光陆怪离的梦境,需要读者去捕捉那些语言织就的转瞬即逝的奇妙,很多时候都感觉那些奇妙的描述是语言大师信手拈来的灵光乍现,总之就是一本让人不明觉厉的书。


【本月正在看、还没看完的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作者:吴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通识》

作者:包刚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作者:乔纳森·海特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二性》(合卷本)
作者:波伏瓦

译者:郑克鲁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作者:S.M.吉尔伯特 / 苏珊·古芭

译者:杨莉馨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残次品》

作者:priest


*没看完的书我就不写读后感了,如大家所见,《第二性》跟《阁楼上的疯女人》真的好长,我看了几个月都没看完。然后这个月开的新书里,让我觉得很有启发性的两本分别是《乡土中国》跟《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另外,这个月开了我尝试很多次都失败的《残次品》,结果现在看得一发不可收拾,嗷嗷嗷我在茫茫脆皮鸭书海里,捡到了一颗星星!


评论(8)
热度(91)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Vin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