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尋

书摘

《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


作者:胡嘉明、张劼颖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导言 废品的政治与文化

垃圾围城

没有人喜欢垃圾。垃圾肮脏,而且是“没用”的!不是吗?没有人喜欢肮脏而且没用的东西。城市生活处处光鲜亮丽,整洁如新。在公司、学校、住宅楼、大商场里面流连,清洁工会随时扫去脏东西,把垃圾丢藏在最隐蔽处。其实,我们在城市里大量消费,大量丢弃,不但消费会带来快感,扔掉东西也是种乐趣。拆开新的商品,把包装扔掉。吃不完的饭菜,可以倒掉。东西多了、旧了、不想要了,可以丢掉。现代都市人,谁不能领会“喜新厌旧”的要义?这种消费的增长,同时导致垃圾以爆炸性的速度激增……更多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抛弃更多为了消费更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同时,这过程也催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当代中国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泥足深陷于垃圾之战。

……

本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这个每天帮助城市排废、却不受关注的群体,从废品经济和空间的角度,重新看中国城市化。本书所研究的冷水村,是个位于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城乡交合区”,里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收废品大院,这些大院即是储存、处理废品的场所,同时是废品从业者的家园、厨房、休闲场所,以及他们小孩的游乐场。冷水村只是当今盛世中国的庞大垃圾经济的冰山一角,但非常具有代表性——城市垃圾被运往城乡交合区处理,污染物被尽量外移;政府无力应对庞大的垃圾量,容让废品回收群体以自己的方法处理、再循环,也容让者群体在城市边缘谋生。

收废品者在当代中国是一种双重的污染符号——他们不但是城市的外来人口、农民工,同时又很脏,有点神秘甚至危险。因为每天与垃圾这种肮脏的物质打交道,他们被再度污名化。可以说,如果说农民工是城市居民的“他者”,废品从业者便是所有现代城市人的“双重他者”。研究当代中国的收废品群体,不但让我们了解这个在城市化过程里一直维持着“非农非城”的边缘性身份的群体,也了解我们每天的消费行为和这个群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废品生活》这本书希望把这个社会建构的自我和他者重新联系在一起。通过审视废品、废品经济、收废品人,我们尝试重新看待这个城市的消费与浪费,重新理解废品回收经济和空间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与其说我们对所谓的“边缘的”、“贫穷的”捡破烂人群感兴趣,不如说我们希望解构这些二元的建构,透过了解废品从业者的工作和生存空间,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城市成员、城市化,以及中国特有的现代性问题。


*前些日子跟老师打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电话请教,她批评了我很多,但她给我的"omg let's do it"跟"impressed"还是给我带来了振奋的动力(虽然可能只是客套话哈哈哈哈?)我真的很仰慕她对中国社会底层的关怀,以及这种以小见大的敏锐视角。

评论(1)
热度(30)
©Vin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