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尋

书摘

《论摄影》


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译者:黄灿然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摄影信条

在本世纪,老一辈的摄影师把摄影说成是一种英雄式的全神贯注的努力,一种苦行式的磨炼、一种神秘的接受态度——接受那个要求摄影师穿过未知的云层去了解的世界。迈纳·怀特认为:“摄影师在创作时,其心态是一片空白……在寻找画面时……摄影师把自己投射到他所见的每样东西上,认同每样东西,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它们和感受它们。”卡蒂埃—布列松把自己比喻成一位学禅的弓道手,他必须成为目标,才可以射中它;“思考应当在之前和之后,”他说,“绝不可以在实际拍照时。”思想被认为会遮蔽摄影师的意识的透明性,以及会侵害正在被拍摄的东西的自主权。很多严肃的摄影师决心要证明照片可以——而当照片拍得好的时候,总是可以——超越照搬现实,遂把摄影变成一种纯理性的悖论。摄影被当成一种没有认知的认知形式:一种智胜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正面进攻世界的方式。

……

在摄影作为知识的说法衰落之处,摄影作为创造力的说法应运而生。仿佛为了驳斥很多杰出照片是由没有任何严肃或有趣意图的摄影师拍摄的这个事实似的,坚称摄影首先是某种气质聚焦的结果、其次才是相机聚焦的结果这一说法,一直是替摄影辩护的中心主题之一。

......

显而易见,在被视作“真实地表达”的摄影与被视作(这是较普遍的看法)忠实地记录的摄影之间存在着差别。尽管关于摄影的使命的大多数描述都是试图掩盖这一差别,但是这一差别隐含于摄影师们用来强调他们做什么时所使用的鲜明的两极化措辞中。就像各种追求自我表达的现代形式所普遍采用的那样,摄影重拾自我与世界这两种激烈相反的传统样式。摄影被视作个体化的“我”(那个在势不可挡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的无家的、私人的自我)的一种尖锐的宣示——通过快速把现实编纂成视觉选集来掌握现实;或者被视作在这世界(仍然被当作势不可挡的、陌生的世界来体验)寻找一个位置的手段,而要做到这点,就要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界——省掉自我的种种干涉性的、傲慢的索求。但是,在替摄影作为一种优越的自我表达手段辩护,与把摄影作为一种使自我服务于现实的优越方法加以赞美之间,差别并不像表面上可能有的那么大。两者都预先假定摄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显露系统:预先假设它向我们展示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现实。

评论(1)
热度(16)
©Vin尋 | Powered by LOFTER